一根桿“長”出智慧脈絡:智慧綜合桿照亮廣州數字經濟核心區(qū)
中新網廣州10月9日電(記者 蔡敏婕)隨著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十五運”)籌備工作持續(xù)推進,廣州作為重要承辦地,正以新型基礎設施升級為賽事保障與城市服務“加碼”。

“路燈屏能看政務資訊、實時路況,暴雨或堵車時音柱會主動提醒;手機沒電、汽車缺電都能在桿上充,遇到急事按一下報警按鈕就能求助?!比缃衤綇V州數字經濟核心區(qū)琶洲西區(qū)街頭,不少市民都會被道路兩側的智慧綜合桿“圈粉”。這些看似普通的桿體,實則是集多重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智慧節(jié)點”,更是廣州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推進智慧城市發(fā)展、讓市民共享數字紅利的生動縮影。
在琶洲美居北街,36桿智慧綜合桿已整齊矗立,成為服務市民生活、助力城市治理的“多面手”。走近細看,桿體上掛載的設備各有妙用:高清監(jiān)控與多維度傳感器實時“感知”車流變化、空氣質量、噪聲水平,一旦監(jiān)測到路段擁堵或環(huán)境異常,數據會第一時間上傳;桿體集成的5G微基站,為行人手機、周邊商鋪的智能設備及未來無人駕駛車輛提供穩(wěn)定網絡信號;桿體預留了手機充電接口與新能源汽車應急充電模塊,搭配一鍵報警按鈕,讓市民出行時的“急難愁盼”有了即時解決方案。

“這些智慧綜合桿早已不是‘只負責照明的傳統(tǒng)路燈’,而是貼近市民需求的‘多功能智慧終端’。”廣州智慧用電與城市照明技術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賴銘中介紹,每一根桿體都可集成5G基站、安防監(jiān)控、環(huán)境傳感器、信息發(fā)布屏等10余個模塊,既能實時“捕捉”城市動態(tài),又能快速“傳輸”關鍵數據,核心目標就是把智慧城市的服務觸角延伸到市民“家門口”。
智慧綜合桿不僅便民,更是智慧城市“感知底座”核心。琶洲智慧桿實時數據為決策關鍵:早高峰監(jiān)測到琶洲車流數據可推送交管部門;商圈附近監(jiān)測到PM2.5數據可反饋環(huán)保部門,助力判斷是否降塵。這種“桿體感知+平臺調度”模式,推動廣州城市治理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判”。

針對傳統(tǒng)路燈交流供電可能存在的漏電風險,琶洲智慧桿采用新型供電系統(tǒng),既有“絕緣監(jiān)測”實時預警系統(tǒng)級漏電,又通過末端安全特低電壓從源頭杜絕接觸觸電一一即使末端設備因雨水浸泡、外殼破損出現(xiàn)故障,36V電壓也低于人體安全閾值,尤其適配商圈、人行道等行人密集的戶外場景。
在規(guī)劃之初,廣州便以“多桿合一、多箱整合、功能集成”為核心思路,對智慧桿進行統(tǒng)籌設計。過去,一條道路上往往矗立著照明桿、監(jiān)控桿、路牌桿、通信桿等6類傳統(tǒng)桿體,如今,這些功能被全部濃縮到一根智慧綜合桿上,配套箱體也整合為一套,路側空間更寬敞,城市天際線也更整潔,比過去“多桿林立”少了30%至40%的桿體,路側空間寬敞多了,也不用反復挖路鋪管線。
更具前瞻性的是,桿體預留了滑槽與擴展設備艙,現(xiàn)在已根據低空經濟的發(fā)展需求,安裝有無人機及無人機巢。未來可以按無人駕駛的需要,陸續(xù)升級新增路側感知模塊等功能。
“從單一照明工具到多功能智慧終端,從獨立設備到城市感知節(jié)點,智慧綜合桿的升級,正是廣州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辟囥懼斜硎?,未來廣州還將在更多重點區(qū)域推廣智慧桿建設,逐步實現(xiàn)“一桿多用、一網統(tǒng)管”,讓更多市民享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0月09日 13:25:22
- 2025年10月09日 13:23:45
- 2025年10月09日 13:02:10
- 2025年10月09日 10:18:30
- 2025年10月09日 08:03:35
- 2025年10月08日 20:08:32
- 2025年10月08日 19:08:52
- 2025年10月08日 18:25:41
- 2025年10月08日 16:21:15
- 2025年10月08日 16: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