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結緣中國是我一生之幸(孔院之光)

    分享到:
    分享到:

    結緣中國是我一生之幸(孔院之光)

    2025年07月31日 10:3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李夏德為奧地利漢學家、維也納大學教授,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和世界漢學大會理事會成員,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及現(xiàn)代文學、中西文化交流研究。

      2006年起,李夏德?lián)尉S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奧方院長,18年來,帶領孔子學院在奧地利4個聯(lián)邦州建立教學點,和當?shù)乇姸鄼C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2013年、2014年李夏德兩次榮獲孔子學院“先進個人”稱號,2024年獲頒“孔院之光”致謝銘牌。

      我和中國的故事要從1973年說起,當年10月,維也納大學設立漢學系,我是首批學生之一。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申請了中國政府獎學金,于1974年踏上了開往中國的列車,在北京語言學院(現(xiàn)北京語言大學)學習兩個學期。正是這次訪學,打開了我了解中國的大門??梢哉f,結緣中國是我一生之幸。

      從1973年到現(xiàn)在,我沉浸在中文世界中,也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50年來,我一直信奉《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

      從維也納啟程

      花了近10天到北京

      在遠赴中國求學之前,我在維也納大學度過了充實的漢語學習時光。每周14小時的漢語課程由漢學系主任羅致德教授講授。這位學養(yǎng)深厚的漢學家以其精湛的漢語語法和語音學課程,為我們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恰逢漢學系籌建圖書室的歷史性時刻,我有幸參與了這項開創(chuàng)性工作。初創(chuàng)階段的藏書暫存于一間浴室,我負責編目工作。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這些書籍成了我最親密的伙伴。與此同時,我也開始悉心經(jīng)營自己的私人藏書。歷經(jīng)約半個世紀的積累,如今我的私人藏書已近9000冊。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個人訂閱的中文期刊近百種,包括季刊和月刊等各種類型。

      1974年,我從維也納啟程,花了近10天才到北京。在中國學習期間,我買了許多書。1975年夏末從北京返回維也納時,我的行李多達11個手提箱外加若干盒子等。如今回想起當年獨自帶著如此多的書,乘火車返回維也納,還覺得不可思議。

      1978年獲得博士學位后,我開始了在維也納大學的執(zhí)教生涯。至今,我已在此耕耘約90個學期。能夠與莘莘學子分享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最大的欣慰。除在維也納大學任教外,我還兼任維也納外交學院的教師。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所教授的課程包括漢語和中國文學。近20年來,我的教學重點轉向中國文學,包括古代和現(xiàn)代文學。我的博士后論文以“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為題,其中主要研究了《文心雕龍》這部重要文獻,它教會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為了表達對《文心雕龍》的敬意,我還將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的院刊定名為《文心》。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領域,我尤其著力于魯迅及其同時代作家的研究,同時對中國詩歌與小說保持持續(xù)關注。為促進中奧文學交流,我還數(shù)次邀請中國作家赴維也納舉辦讀書會。

      1998年,維也納大學委任我擔任與中國合作的特別顧問。在此期間,我成功推動了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中國高校的多項合作協(xié)議。此外,我還推動設立“中國論壇”作為奧地利與中國文化交流的平臺。

      參與孔院創(chuàng)立

      擔任奧方院長18年

      2006年5月,我隨維也納大學校長訪問北京期間,專程參訪了原國家漢辦。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后,我受命負責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建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的籌備工作。同年9月,孔子學院在奧地利舉行了揭牌儀式。自參與孔院初創(chuàng)至2024年底退休,我有幸擔任奧方院長18年——從最初獨自開拓,到逐步迎來中方院長、國際中文教師及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我們的團隊逐步壯大。

      為踐行孔子學院宗旨,我們系統(tǒng)開設了從A1至C2級別的漢語課程,并定期舉辦漢語水平考試(HSK)。我始終秉持語言學習與理解文化相輔相成的理念,因此組織了大量展示中國文化的活動,比如學者講座、中國作家朗誦會、中國音樂演奏會以及中國繪畫、書法和攝影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構筑起立體生動的中國文化圖景。

      孔子學院每年都會參與聯(lián)合國維也納辦事處舉辦的“聯(lián)合國中文日”等活動,更與中奧媒體聯(lián)合打造專題電視節(jié)目《中奧會客廳》,不僅展示孔子學院的最新活動,還介紹中國和奧地利的文化,以促進兩國人民的理解。

      孔子學院活動的一大亮點是2012年舉辦的歐洲地區(qū)部分孔子學院聯(lián)席會議,我精心準備的“三重驚喜”給來自中國和歐洲各國的嘉賓留下難忘回憶:鑒于維也納“音樂之都”的盛名,首重驚喜是邀請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在歡迎宴會上獻唱;其次特別印制了展現(xiàn)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原址建筑的紀念郵票;第三重驚喜則在晚宴后呈現(xiàn)——賓客們俯瞰全城夜景時,璀璨煙火在夜空中拼寫出“孔子”兩個漢字。

      孔子學院更與莫扎特博物館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每年以“中國遇見莫扎特——莫扎特遇見中國”為主題,組織中國音樂與莫扎特作品相結合的演出,呈現(xiàn)中奧音樂融合的盛宴,進而架起二者之間的交流橋梁。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組織了一場由世界著名男高音演唱家演唱古斯塔夫·馬勒的《大地之歌》的音樂會,這部著名作品包含中國著名詩人李白等的詩作,演出架起了一座跨越時空的文化橋梁。

      為了介紹中國現(xiàn)代和當代文學,我們舉辦了魯迅作品朗誦會,曾朗誦過《阿Q正傳》《孔乙己》等。多年來,我們介紹過的中國作家有莫言、余華、劉震云、麥家等,魯迅的孫子周令飛先生也曾來訪交流。

      50年教學生涯中,我始終倡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過去50年,從我早期每年至少到中國一次,到后來有一段時間幾乎每月往返。我也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在典籍中汲取智慧,于社會實踐中體悟真知。

      走近中國

      見證50年發(fā)展變化

      1974年,我在北京學習期間利用暑假,從北京坐火車到廣州,還到了寶安縣(現(xiàn)為深圳)。當時,眼前所見的就是一個小漁村。時隔數(shù)十年,我重訪此地,為其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驚嘆。可以說,深圳是我所見證的中國50年變化的縮影。

      不僅是中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讓我印象深刻,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也讓我驚嘆。我參觀過秦始皇兵馬俑、“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展等,都感受到文化遺產(chǎn)跨越時空的魅力。50年來,我常帶奧地利朋友、同事、學生到中國參觀這些文化瑰寶,并向他們傳遞我對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熱愛。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之一,《道德經(jīng)》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論語》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兩者結合起來,可以開啟中國文化之門。對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理解,可以為解讀中國文學藝術、社會歷史提供廣闊視野。在當今國際社會面臨各種挑戰(zhàn)的背景下,中國的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在過去的50年中,我游歷了中國,從上海到新疆,從黑龍江到海南,從嘉峪關到山海關,最深的感受是交通方式發(fā)生了變化:20世紀70年代,火車緩緩駛過大地,而如今,高鐵駛出了中國速度;在20世紀70年代,我初到中國時,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騎行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那時北京馬路上的車輛很少,晚上城市也很安靜,現(xiàn)在則是車流不息。

      在旅行中,我有幸結識了不同職業(yè)、不同地區(qū)的中國人,這些美麗的相遇讓我對中國有了更深、更直觀的了解。我也曾陪同奧地利代表團訪問中國,為助推文化交流添磚加瓦。我堅信文化交流對世界的重要,我們不僅有責任促進國家、民族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也有責任促進個人之間的相互理解,而語言正是架設交流橋梁、增進理解的重要途徑。

      中國古代文學中有一部重要的小說——《紅樓夢》,也叫《石頭記》。作為一名漢學家,反復研讀這部文學名著是必要的?;仡櫸液椭袊Y緣的幾十年,我把這段經(jīng)歷比作“從研究《石頭記》到架設文化交流之橋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正是我為搭建中國與奧地利,乃至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文化交流橋梁所作出的微薄貢獻。

      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意識到自己對這個精彩世界、文化多樣性所肩負的責任,進而共筑我們的文明家園。

      (作者:李夏德 曾任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奧方院長)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7月31日 第 08 版)

    【編輯:張令旗】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