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丨非遺)香港“大坑舞火龍”:“舞起來,就有無窮力量”
中新社香港10月5日電 題:香港“大坑舞火龍”:“舞起來,就有無窮力量”
作者 戴夢嵐 華凈雯
中秋節(jié)前夕,香港銅鑼灣大坑坊眾福利會內,彌漫著淡淡的草香。扎作師傅們正低頭忙碌,將珍珠草小心纏繞在藤條上,鐵絲翻飛,草葉作響,一條60多米長、100多公斤重的“火龍”在他們的巧手下,逐漸“蘇醒”。當它披上逾萬支特制線香,在夜色中舞動,便成為香港中秋節(jié)最具代表性的畫面之一——“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對傳承人張國豪而言,舞火龍不僅是節(jié)慶活動,更是童年記憶?!拔沂莻鹘y(tǒng)的‘大坑仔’,小時候最喜歡過中秋節(jié),看‘火龍’穿街過巷。”
他介紹,相傳在光緒六年(1880年),大坑村發(fā)生瘟疫,村民舞動火龍巡游,燃放爆竹,驅除瘟疫,自此形成舞火龍習俗。大坑村居民每年都扎作新的“火龍”,農(nóng)歷八月十四日晚,在供奉觀音的蓮花宮內為“火龍”舉行開光儀式,之后連續(xù)三晚巡游大坑的所有街道。百余年來,這一習俗代代相傳。
“舞火龍背后體現(xiàn)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它團結起社區(qū)居民?!睆垏勒f,扎作“火龍”、舞火龍,每一步都靠義工參與,制作一條“火龍”要耗時約兩個月,工序繁復?!暗驗椴灰?,更顯珍貴?!?/p>

擔任“大坑舞火龍”統(tǒng)籌的陳偉成就是扎作組的一員。他說,扎作“火龍”既是體力工作,也考驗耐心。扎作“龍身”是用珍珠草覆蓋一條麻繩,用粗鐵絲將珍珠草勒緊;而扎作“龍頭”首先要做骨架,用藤條塑形,再將珍珠草用細鐵絲慢慢固定上去,工藝要求更加細致。
記者到訪當日正值周末,陳偉成帶著扎作組員趕工期制作“龍身”。他說,大家平時都要上班,工作日晚上下班后會自發(fā)趕來制作,趕上周末就全天泡在扎作場。在他眼中,每個參與者無論角色大小,都在努力讓舞火龍煥發(fā)生機。
2019年起,大坑坊眾福利會開設“小火龍”青年團,培養(yǎng)更多“龍的傳人”。最近幾年的舞火龍現(xiàn)場,“小火龍”會隨“大火龍”一起演出。
讓張國豪和陳偉成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香港青少年加入舞火龍行列?!坝行┖⒆右婚_始就像一盤散沙,沒有專注力,但經(jīng)過舞火龍的鍛煉,他們有了團隊精神,會合力去做一件事?!睆垏劳嘎?,今年舞火龍表演中,將有居住在香港的非華裔青少年參與,希望通過親身體驗,讓他們更加了解中華文化。

“哪怕再辛苦,大家把‘火龍’舞起來,就有無窮力量。”在大坑火龍文化館(簡稱“文化館”)理事會理事、香港特區(qū)立法會議員林筱魯看來,舞火龍象征著堅毅和團結。
他介紹,文化館和大坑坊眾福利會共同合作,致力于推動舞火龍走出大坑。文化館平時會展出“火龍”模型、影像資料、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還舉辦工作坊,讓市民和游客了解“火龍”制作工藝和背后故事?!跋Mㄟ^教育和推廣,把舞火龍從一項節(jié)慶活動,拓展為全年可感受的文化體驗?!?/p>
又是一年中秋至。走過近150年歷史的“大坑舞火龍”將于10月5日至7日連續(xù)三晚“蛟龍出?!?,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從祈福除疫到非遺保育,它見證著香港的變遷,也傳遞著團結的力量。(完)

大灣區(qū)精選:
- 2025年10月05日 09:42:55
- 2025年10月04日 15:06:44
- 2025年10月04日 14:02:04
- 2025年10月04日 09:43:11
- 2025年10月04日 09:37:37
- 2025年10月03日 21:04:03
- 2025年10月03日 20:36:21
- 2025年10月03日 20:02:44
- 2025年10月03日 18:29:31
- 2025年10月03日 18: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