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致敬108歲“友誼勛章”獲得者!她的故事被搬上舞臺

    分享到:
    分享到:

    致敬108歲“友誼勛章”獲得者!她的故事被搬上舞臺

    2025年09月18日 17:17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wǎng)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任思雨)“你站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人民’下面,我找到了‘人民’,就找到了你?!?/p>

      9月16日,當這句樸素的臺詞在北京二七劇場響起,全場爆發(fā)出持久而熱烈的掌聲。

      當晚,原創(chuàng)大型曲藝音詩畫《伊莎白》首演,以多曲種融合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以交響樂和視覺藝術為輔助手段,講述了國際共產主義戰(zhàn)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獲得者伊莎白·柯魯克跨越百年的中國情緣。

      大型曲藝音詩畫《伊莎白》演出照。來源: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

      回望:跨越百年的中國情緣

      2023年8月20日,108歲的伊莎白·柯魯克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這位國際共產主義戰(zhàn)士、教育家、人類學家、新中國英語教學的拓荒人,將她的一生與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緊密相連。

      1915年,伊莎白出生于四川成都,這片土地成為她畢生眷戀的“第二故鄉(xiāng)”。1938年,剛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yè)的她毅然放棄家鄉(xiāng)優(yōu)渥生活,選擇回到戰(zhàn)火紛飛的中國。她深入中國農村開展社會調查,實地記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最終形成《十里店(一)——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十里店(二)——中國一個村莊的群眾運動》等著作,為世界讀懂中國革命提供了珍貴的田野調查范本。

      1948年,伊莎白任教于河北南海山外事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自此深深扎根中國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出大批外語人才,為中國教育事業(yè)和對外交流作出杰出貢獻。

      2019年,伊莎白獲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一個世紀多的生命歷程中,她親歷中國的百年巨變,也把最好的光陰和最深的情誼留給了這里。

      資料圖:伊莎白·柯魯克。中新社記者 陳鋼 攝

      2024年底,在中國文聯(lián)黨組領導下,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著手圍繞伊莎白的傳奇人生籌劃曲藝創(chuàng)作。2025年3月,一支由優(yōu)秀曲藝作家和資深晚會策劃人等組成的主創(chuàng)團隊正式組建,由表演藝術家黃宏擔任總導演、總編劇,中國曲協(xié)副主席吳新伯任總編劇,全維潤任總撰稿。

      如何將這樣一段波瀾壯闊的百年人生,以曲藝的形式搬上舞臺?主創(chuàng)人員查閱大量文章著作、影像資料,訪問伊莎白的親屬與專家,開展多次座談研討,數(shù)易其稿。

      “有一種寫法是順時針從小寫到大,還有一種用回憶從現(xiàn)在寫過去,但這都在觀眾的想象之中?!笨倢а?、總編劇黃宏說,創(chuàng)作之初,團隊就希望突破“編年史”“流水賬”式的常規(guī)結構,找到全新的敘事角度。

      最終,大家決定從伊莎白出生100天和100歲生日的兩張照片講起。

      舞臺上,主持人楊瀾擔任講述者,青年相聲演員李丁串場,光影變換中,來自天南地北的曲藝名家陸續(xù)登場:伊莎白在8歲、18歲、28歲的故事,與95歲、85歲、75歲的故事不斷“雙向奔赴”,在1949年的天安門廣場匯合,再走向“友誼勛章”的頒授儀式現(xiàn)場。

      大型曲藝音詩畫《伊莎白》演出照。來源: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

      《伊莎白》集結了強大的創(chuàng)演陣容:除了楊瀾與李丁,還邀請到中國曲協(xié)副主席暴玉喜、馮欣蕊,以及楊子春、史琳、楊妤婕、劉引紅、王文水、陸錦花、袁國虎等多位中國曲藝牡丹獎得主、曲藝名家和中青年曲藝工作者。

      老中青三代曲藝名家齊聚,只為同一個目標——“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p>

      創(chuàng)新:多元曲種融合探索

      “看的時候第一個感受是‘新鮮’,沒想到那么多有特色的地方曲藝出現(xiàn)在一個舞臺上,大家用方言唱著伊莎白的故事,但是特別有代入感。”一位觀眾感慨道。

      在藝術形式上,《伊莎白》巧妙融合了四川清音、湖北大鼓、京韻大鼓、陜北說書、四川評書、四川揚琴、四川金錢板、長子鼓書、蘇州評彈、評話、快板、單弦等12種曲藝形式,串聯(lián)起伊莎白從人類學學者到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成長軌跡。同時,指揮家范燾執(zhí)棒的中國電影樂團,將交響樂團的恢宏樂章與婉轉的曲藝唱腔碰撞交融。

      大型曲藝音詩畫《伊莎白》演出照。來源: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

      “把交響樂和曲藝結合在一起,把我們天南地北的方言和外國文化結合在一起……這是我搞創(chuàng)作以來遇到的比較復雜、也不容易構思的一部作品。”總導演黃宏坦言,將各個獨立成長的曲藝作品巧妙銜接,組成一個完整的大作品并非易事,但主創(chuàng)們齊心協(xié)力,用豐富多元的情境故事再現(xiàn)了伊莎白動人的一生。

      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伊莎白》編劇暴玉喜記得,創(chuàng)作團隊經(jīng)常在線上“頭腦風暴”,交流會一開就是三四個小時,“我們選取了伊莎白出生、工作、生活過的地方的曲種,用不同特色的曲藝來傳頌她對這片土地的深情?!?/p>

      大型曲藝音詩畫《伊莎白》演出照。來源: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

      在傳統(tǒng)戲曲表達的基礎上,用全新的唱詞講述著伊莎白的人生故事。每個參與其中的表演者,都對這場演出的創(chuàng)新融合感觸頗深。

      在快板表演藝術家王文水看來,這場大型音詩畫在現(xiàn)代聲光電、影像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新探索,但最好的還是保持了曲藝原汁原味的味道。整個舞臺以曲藝為本體,有機整合了多種藝術元素,“這也是我們曲藝守正創(chuàng)新的一條新路?!?/p>

      舞臺上,他一人手拿快板,動情演繹著伊莎白決心扎根中國教育事業(yè)、見證開國大典的故事,節(jié)奏層層遞進,情感愈發(fā)濃烈,當最后一句唱詞落下時,劇場內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大型曲藝音詩畫《伊莎白》演出照。來源: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

      力量:在“人民”中看見偉大

      “能夠參與到這次《伊莎白》的創(chuàng)作之中,我倍感榮幸。”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暴玉喜說,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的重要節(jié)點,創(chuàng)作《伊莎白》的過程,更是一次重要的學習過程。

      從建組到首演長達7個月的時間里,主創(chuàng)團隊沉浸在伊莎白的書籍、傳記、影像資料中,也從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中汲取到許多力量。采訪中,大家樂于分享那些曾經(jīng)感動他們的細節(jié):

      黃宏導演記得,1949年10月1日,伊莎白與丈夫大衛(wèi)·柯魯克受邀參加開國大典,親眼見證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但由于孩子剛出生不久,觀禮過程中,她不得不穿過歡慶的隊伍,到附近的住地給孩子喂奶。伊莎白叮囑丈夫,要站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標語的“人民”二字下等她。

      “這個情節(jié)一定要寫進去?!秉S宏說,作為人類學家,伊莎白偉大的地方在于,她在研究“人”的基礎上多了一個“民”,她在中國土地上,真正理解了“人民”二字。

      這個故事,最終放進了王文水演繹的《觀禮天安門》中。主創(chuàng)人員進行了藝術加工,寫出了那句打動了很多觀眾的臺詞:“我找到了‘人民’,就找到了你,因為我們就在人民中。”

      讓王文水印象深刻的是,伊莎白的人生故事與中國命運是如此同頻共振,1948年觀看解放軍北平入城儀式時,伊莎白正孕育著一個可愛的小生命,后來,她又現(xiàn)場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她的眼里充滿了期待與希望,這兩個希望的重疊,是我們這個作品的亮點?!?/p>

      大型曲藝音詩畫《伊莎白》演出照。來源: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

      回看整場演出,沒有“聲嘶力竭”的口號式表達,皆由這些細膩而溫暖的瞬間組成。在黃宏看來,這是伊莎白的氣質所決定的,她的氣質更像一朵百合花,“很素,也很漂亮,但同時非常低調?!?/p>

      演出當晚,最動人的一幕出現(xiàn)在尾聲:伊莎白的家人集體從觀眾席起身致意,74歲的兒子柯馬凱帶著一束花來到舞臺,用地道的北京話回憶著母親的故事。

      從小在中國長大,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柯馬凱同樣關心這片廣袤大地上的人與事,他曾多次尋訪母親走過的足跡,到過川西南彝族趙候廟村、河北的十里店村,目睹這些地方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鄉(xiāng)土中國的巨大變遷。

      此前的采訪中,伊莎白回望自己的百歲人生,說過一句話,“我想我真該好好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把我生在了中國?!?/p>

      站在舞臺上,柯馬凱說了和母親相同的話,“我感謝我的父母把我生在中國。”

      大型曲藝音詩畫《伊莎白》演出結束后,柯馬凱上臺談觀看感受。來源: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

      兩個小時的演出中,觀眾們跟隨一幕幕動情的講述,共同穿越百年時空,感受著這位國際友人的深情與熱愛。一位青年觀眾看后表示,伊莎白在很多個人生轉折點,她都堅定選擇了中國,看完演出,自己也下決心去好好閱讀她寫過的書、認真了解那段往事。

      涓涓細流,匯聚成直抵人心的情感力量。曲藝音詩畫《伊莎白》首演告一段落,但真情的流動不會結束,伊莎白用一生書寫的中國情緣,將繼續(xù)在更多人心中激起回響。(完)

    【編輯:曹淼欣】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