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臺風為何扎堆來襲
一年四季都會有臺風生成,秋季出現超強臺風也屬于正常現象。近段時間,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活躍,季風槽內對流活動旺盛,海水溫度高,環(huán)流形勢較為穩(wěn)定,水汽輸送充足,也使得近期臺風的生成較為密集。
9月24日,被稱為今年“風王”的第18號臺風“樺加沙”在我國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3級(40米/秒),所到之處帶來極端強降水。與此同時,今年第20號臺風“博羅依”也于24日早晨5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為什么都到秋天了,臺風還這么多,威力這么強?該如何防范?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據監(jiān)測,今年9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生成了6個臺風。臺風“樺加沙”自生成以來,強度不斷升級,9月21日夜間至22日白天峰值強度曾達到62米/秒(超強臺風級),并與另一個超強臺風級的第19號臺風“浣熊”在南海上演了“雙臺共舞”的景象。
為何秋臺風扎堆來襲?其實,秋季臺風的頻繁發(fā)生并非罕見。中央氣象臺統計數據顯示,從常年平均看,夏臺風(6月至8月)平均每年生成11.0個,其中有4.7個登陸我國;秋臺風(9月至11月)平均每年生成10.7個,其中有2.3個登陸我國。秋臺風從生成數量上與夏臺風基本持平,但登陸我國的秋臺風比夏臺風明顯偏少。
“實際上,一年四季都會有臺風生成,秋季出現超強臺風也屬于正?,F象。”談及“樺加沙”強度偏強的原因,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海平解釋,進入秋季后,海洋經過整個夏季的持續(xù)加熱,海溫較高,為臺風的發(fā)展增強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來源;秋季的大氣環(huán)流形勢相較夏季更為穩(wěn)定,垂直方向風速或風向隨高度變化也有所減弱,更有利于臺風的發(fā)展增強;而來自西南季風和副熱帶高壓南側的東南氣流仍然比較活躍,將大量暖濕水汽輸送到臺風形成的區(qū)域。另外,秋臺風常常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加劇暖濕空氣抬升,也容易導致極端降水發(fā)生。
王海平表示,近段時間,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活躍,季風槽內對流活動旺盛,海水溫度高,環(huán)流形勢較為穩(wěn)定,水汽輸送充足,也使得近期臺風的生成較為密集。
臺風“樺加沙”的影響在9月底趨于結束,但緊隨其后還有臺風西行進入南海,后期仍可能對華南地區(qū)造成影響。隨著國慶中秋假期臨近,該如何防范臺風帶來的影響?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正研級高工馮蕾建議,臺風來臨時,需注意防范道路積水以及有可能發(fā)生的邊坡滑坡、塌方等次生災害對交通出行的不利影響,相關部門應加強道路巡查及隱患排查,及時發(fā)布路況信息;做好港口碼頭、航道設施的防風加固措施,適時停止作業(yè);在相關海域航行的船舶也要及時回港避風或避開臺風影響區(qū)域,海上作業(yè)人員要提前撤離;公眾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必須出行,要提前規(guī)劃路線,避開高風險路段。
此外,臺風登陸后,隨著強度減弱,臺風預警信號會隨之解除,但并不代表臺風就此消亡,其殘余勢力仍然會產生嚴重影響。專家表示,需重點防范可能由強降水引發(fā)的洪水、泥石流、滑坡、城鄉(xiāng)洪澇,以及中小河流庫塘溢壩、垮壩等次生災害。(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29日 17:00:56
- 2025年09月29日 15:54:29
- 2025年09月29日 15:19:57
- 2025年09月29日 14:06:32
- 2025年09月29日 13:26:48
- 2025年09月29日 11:16:20
- 2025年09月29日 10:31:41
- 2025年09月29日 07:58:19
- 2025年09月29日 06:43:48
- 2025年09月28日 18: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