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增偉談ECFA:重申互惠互利 力爭快一些(圖) ——中新網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姜增偉談ECFA:重申互惠互利 力爭快一些(圖)
    2010年03月26日 0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率團赴臺訪問的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右2)25日表示,ECFA兩岸都有共識,“力爭工作進度快一些”。 中央社圖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中新網3月26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25日下午率團抵臺。姜增偉25日晚表示,ECFA兩岸都有共識,“力爭工作進度快一些”,但會考量臺灣市場規(guī)模,特別對臺灣經濟發(fā)展是有利的。

      25日晚,姜增偉在進入宴會廳時,對媒體談及臺灣印象,他說,這是13年來又一次踏上臺灣土地,這次到臺灣來看臺灣山水,一生難忘。

      重申互惠互利 簽約時間不會太久

      對于ECFA協(xié)商的時間,姜增偉說,兩岸都有共識,“力爭工作進度快一些”,但他也坦言,ECFA涉及領域眾多,內容層次關聯(lián)性大、復雜度高,好在兩岸有共識,有些問題可以透過智慧得到解決。

      姜增偉在晚宴致詞中,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暢談大陸洽談ECFA的理念,他還特別提及國家主席胡錦濤說法,只要對臺灣有利,要積極去辦理,而且要“說到做到”。

      姜增偉說,ECFA是在兩岸經濟關系上取得時程與保證,更重要的是著眼于未來,希望在制度上作為兩岸相關工作的支撐。他也強調,兩岸洽談ECFA時,大陸會特別考量兩岸經濟現(xiàn)狀,特別是市場規(guī)模、兩岸經濟現(xiàn)狀,而且還會考慮中小企業(yè)以及農民的利益。

      此外,姜增偉也說,在兩會(;鶗⒑f(xié)會)安排下,兩岸正在商談ECFA,協(xié)議基本內容涵蓋兩岸經濟活動,包括貨品貿易、服務業(yè)貿易、原產地規(guī)則等。他說,ECFA協(xié)議內容是發(fā)展的、開放的、促進兩經濟合作互利雙贏的好事,特別對臺灣經濟發(fā)展是有利的。

      姜增偉:此行與ECFA無關

      姜增偉25日傍晚率領海貿會訪問團抵臺,晚間出席臺灣對外貿易發(fā)展協(xié)會董事長王志剛接風晚宴。他在進入會場前對媒體表示,他此行與ECFA(兩岸經濟協(xié)議)無關,是去年與王志剛約定好的行程。負責ECFA協(xié)商的商務部臺港澳司司長唐煒也隨團抵臺。

      由于唐煒是第二次ECFA正式協(xié)商的主談人,姜增偉也同行的狀況下,也被認為可能私下參與協(xié)商意見。姜增偉對此否認,表示純粹是來經濟考察。

      唐煒可能繼續(xù)留臺參加ECFA二次協(xié)商

      臺“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勛25日表示,姜增偉和唐煒此行是以“海峽經貿交流協(xié)會”名譽會長及常務副會長名義,應貿協(xié)邀請來臺參加“兩岸百貨零售業(yè)品牌高峰論壇”和相關交流活動。乃是進行專業(yè)活動的名義申請來臺,在30日活動結束前,并不會與我方討論有關ECFA的議題。

      據研判,唐煒這次是以專業(yè)交流名義來臺,期限到30日為止,屆時ECFA二次協(xié)商應在30日后登場,作為大陸方面主談人的唐煒可能續(xù)留臺灣。

      鏈接——王毅:簽署ECFA是當前兩岸的首要工作

      國臺辦主任王毅日前在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強調,兩岸關系新時期的互動發(fā)展,應依照“先易后難、先經后政、把握節(jié)奏、循序漸進”的基本思路,根據兩岸實際情況和輕重緩急,扎實有序地加以推進。當前首要工作是要繼續(xù)深化兩岸的經濟合作,重點就是兩岸應盡快商簽“經濟合作架構協(xié)議”(ECFA)。

      王毅還表示,兩岸關系交往的行為準則,應依循“致力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在商簽ECFA過程,還要進一步推動兩岸包括農業(yè)在內的產業(yè)合作,積極加強與完善多項政策措施,包括對臺灣農產品讓利,讓臺灣民眾特別是農民們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 臺灣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