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四季度經濟見底 關注中低端消費品——中新網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財經中心

    國泰君安:四季度經濟見底 關注中低端消費品

    2010年09月20日 09:08 來源:上海證券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國泰君安證券日前發(fā)布四季度宏觀經濟展望報告,認為2010年最后三個月將成為我國GDP同比增速的一個階段性低點,與此同時,通脹指數小幅回落,政策環(huán)境將趨于寬松。

      國泰君安仍然認為,符合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的股票和行業(yè)能夠在四季度取得相對收益,醫(yī)藥、零售和食品飲料等行業(yè)可取得較快增長;從區(qū)域看,中西部地區(qū)的建設加快,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各區(qū)域十二五規(guī)劃中可能出現的新經濟增長模式。

      四季度投資增長率將回升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將在第四季度提升增長率。雖然今年投資增長率將保持“前高后低”的走勢,但在第四季度,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將會保持比較快的增長。

      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水利、鐵路、公路建設等,隨著第四季度災難性氣候過去,鐵路、水利建設的投資都會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國家對于中西部地區(qū)的投資力度也會加大。

      房地產投資方面,雖然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逐漸奏效,但是保障性住房新建套數已達到580萬套,對應資金4500多億,這對房地產投資也將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李迅雷預測,今年我國投資增長率將保持在25%左右。而受到第四季度投資增長率回升的影響,明年的投資增長率仍會保持在20%左右;全年GDP增長率大概在10%左右,其中出口貢獻在5.4%左右,投資對GDP貢獻最大,超過5%,消費貢獻在4.4%左右。

      小盤股結構性牛市繼續(xù)

      今年以來,A股市場小盤股結構性牛市持續(xù)了一段時間,國泰君安認為,這種局面在四季度仍難有明顯改變。

      目前A股市場小盤股有以下三大特點:一是指數(中小板)超過07年大牛市的絕對值;二是對大盤股的溢價超過01年網絡股泡沫時期;三是估值處于歷史高水平,而大盤股估值接近歷史底部。按照歷史經驗看,都是最明顯的頂部特征,但小盤股依然跑贏了大盤股,并且全球股票市場都出現了同樣的問題。

      國泰君安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次金融危機沖擊后,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擔憂,使得普通投資者不敢進入股市,從代表普通投資者投資量的其他存款的數據也可以看到,從去年8月份以來,資金整體呈下降趨勢,由存量資金進行的博弈則成為市場的主要特征。這也就決定了只能以小股票的投機為主要投資模式,什么時候普通投資者對經濟和金融危機的恐懼消失了,那么這種趨勢也就結束了。另一方面,由于機構投資者現在倉位普遍較高,他們觀點的趨勢性變化也會改變市場方向。

      低端消費品行業(yè)或受追捧

      對于行業(yè)板塊,國泰君安四季度最看好中低端快速消費品行業(yè)。

      從食品、飲料行業(yè)來看,原先中西部地區(qū)消費小于東部,但接下來會有中西部地區(qū)趕超東部的情況。中西部消費比較低端,故消費升級存在一定空間。除葡萄酒以外,中西部與東部在低端消費上差異并不大,所以兩方的巨大差異可能是受收入因素影響。從未來看,中西部的收入將會趕上東部。

      國君行業(yè)選股思路是,對于葡萄酒行業(yè),隨著中西部消費增長,位于中西部的張裕、莫高股份都會是潛在的受益股,乳品行業(yè)則是伊利股份最為受益,速凍食品中三全食品最被看好,蛋白質飲料中承德露露成長潛力大。

      從2008年開始,除沿海地區(qū),東部的其他酒企出現了快速增長,最典型的就是古井貢等白酒。由于東部沿海地區(qū)的崛起,安徽也順應形勢有了快速發(fā)展。所以國泰君安認為,隨著中西部地區(qū)收入的增長,當地的酒企也會依托本地市場開始一個黃金期。潛在受益公司有安徽的古井貢酒、四川的瀘州老窖、甘肅的皇臺酒業(yè)。記者 錢曉涵 實習生 吳冬萍

    參與互動(0)
    【編輯:賈亦夫】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