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東城區(qū)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曾因一場 “拆遷”與“保護”的爭執(zhí)備受關注,多年來,盡管專家學者一再呼吁,但這套老宅子最終還是化為廢墟。1月27號,有媒體報道,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的梁林故居已被拆除,引起輿論嘩然。
29日記者在北總布胡同看到,梁林故居已不復存在,只剩下門樓上幾根斑駁紅漆的木房梁,門樓前已經被嚴嚴實實的遮擋起來,從旁邊的小門走進去后可見一片殘磚爛瓦,門樓旁邊的座房已全部被拆。
位于北京東城區(qū)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曾因一場 “拆遷”與“保護”的爭執(zhí)備受關注,多年來,盡管專家學者一再呼吁,但這套老宅子最終還是化為廢墟。1月27號,有媒體報道,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的梁林故居已被拆除,引起輿論嘩然。
29日記者在北總布胡同看到,梁林故居已不復存在,只剩下門樓上幾根斑駁紅漆的木房梁,門樓前已經被嚴嚴實實的遮擋起來,從旁邊的小門走進去后可見一片殘磚爛瓦,門樓旁邊的座房已全部被拆。
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早在一年前院落就已被拆除,拆遷是陸續(xù)進行的。
同期:居民
從開始拆到現在大概有一兩年了
中間基本上沒怎么動
可能上一兩個月吧
又把這塊給鑿了
因為我們是一年多前才來的
(來的時候這個院子完整嗎)
基本上就是這個破破爛爛的樣子
(那時候已經成這樣了)
那時候好像還有院墻
北總布胡同24號院原是一座兩進四合院,坐北朝南,F在四合院第一進北房的位置是一座3層小樓,樓前后的建筑全部被拆掉。在被拆掉的建筑中,一部分為紅磚建筑,一部分為青磚建筑。梁林故居南臨的一棟居民樓上,已被標上“拆”字,但并沒有被拆除。
在采訪中記者遇到了居住在附近的劉先生,他曾在清華建筑系進修。他說,自己曾親眼見到過當年的拆遷圖紙。
同期:居民 劉先生
拆這個房子是前年開始
拆了一年多
但是動起來已經有七八年了
(這個院子屬于拆遷范圍內的)
是 我看了那個圖
那個圖我看過
因為我本身是干這行的
(您是從什么地方拿到圖的)
我從規(guī)劃部門拿到的
我了解了解拆遷的情況
有好多學者權威都呼吁
你們的調查太晚了
真正動遷已經有五年
這個項目有七八年了
項目是由紀委到規(guī)劃部門
由北京市規(guī)委批準的
文件都齊的
我都看到過
所有文件它沒有違章的
都是齊備的
北京市東城區(qū)北總布胡同24號院,在1931年至1937年期間曾為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租住。這一時期是兩人對中國建筑史及文物保護作出重要貢獻的時期。他們從這里出發(fā),完成了對中國古代建筑群落的大部分考察。2009年,因涉及商業(yè)項目,24號院門樓及西廂房被先后拆除。經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關注。同年7月10日,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叫停了對梁林故居建筑物的繼續(xù)拆除。同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發(fā)布通報稱,該局已會同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專題研究了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保護問題,并責成建設單位調整建設方案,在建設規(guī)劃上確保院落得到保留。
同期:居民 劉先生
當地的文物部門
沒有干涉
可能規(guī)劃局也沒有登記
如果有的話規(guī)劃部門不敢批
他這個房子
有沒有立為區(qū)或者市級保護
沒有 據我了解沒有
要它立上了
門牌上都有的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此前有媒體報道,北京市文物局稱并不知曉拆遷一事,而東城區(qū)文化委隨后向北京市文物局遞交的事故調查原因稱,開發(fā)單位考慮到故居房屋騰退后,因陳舊、幾經翻建、無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現險情,因此進行了“維修性拆除”。目前北京市文保部門稱已責成東城區(qū)文委就拆遷一事進行調查。
記者 李子禎 王濤 北京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