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內專家表示,如果天然氣漲價是所謂的“理順價格”,那么民用管道天然氣價格到底是哪里“不順”呢?無非就是說燃氣的“批發(fā)價”高于“零售價”。思考這個問題的方向有兩個——提高零售價和降低批發(fā)價,遺憾的是我們的城市管理者總是習慣性地向“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方向去思考,就是提高民用燃氣的零售價。
燃氣行業(yè)作為公用行業(yè),不單純是企業(yè)行為,更多的是社會責任和公益性的體現。即使要調整天然氣價格,今年也不是一個最佳時機。當前,我國正面臨著通貨膨脹壓力,在這樣一個十分特殊的敏感時期去調整燃氣這個真正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的價格,是不是有些不合時宜呢?
誰該為“氣荒”買單
三大巨頭是否有足夠動機解決“氣荒”令人生疑,而老百姓也沒有理由為所謂的“天然氣荒”買單 據了解,“天然氣荒”的首要原因是“地下儲氣庫建設相對滯后無法滿足調峰需要”。我國已規(guī)劃的天然氣地下儲備庫,大部分據稱仍在“建設中”,形成實際儲備能力的,僅有華北和大港兩個地下儲備庫群,難以承擔全國范圍內的調峰重任。
其次,天然氣作為21世紀最清潔的能源之一,在我國能源結構的比重也確實偏低。因此,工業(yè)用氣用的無序發(fā)展,也是造成“天然氣荒”的一個不可忽視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5年內,我國每年進口的天然氣將超過1200億立方米,到2015年(一說2020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可能將達到50%。其直接后果就是,我國的天然氣供應將越來越多地受制于國際市場產量和價格的波動,天然氣短缺的狀況將會不定期的出現。
再次,就是我國天然氣行業(yè)缺乏競爭機制。在美國,天然氣上游生產企業(yè)多達6800多家,其中年產30億立方米以上的生產商有30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天然氣上游生產商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國有企業(yè),其中僅中石油一家就壟斷了我國天然氣市場83%的份額。從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不久前發(fā)布的三季報中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企業(yè)業(yè)績均大幅上揚,天然氣業(yè)務的表現更是耀眼。這不得不令人質疑,這些企業(yè)是否有足夠動機去積極解決“天然氣荒”,讓天然氣價格降下來。顯然,老百姓沒有理由為所謂的“天然氣荒”買單。
![]()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