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人制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光伏產品,但外強中干的市場布局,卻讓中國的光伏產業(yè)無法逃脫一條鎖鏈。
近期,美國貿易代表(USTR)辦公室公告稱,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申請,美方將按照《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開調查。厚達5800頁的申請書內,指控了中國政府所謂“不公平支持”的罪名包括出口限制、歧視外國公司、商品進口要求技術轉讓、補貼國內公司等多種。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拿起法律武器對付其他國家了。但為什么屢試不爽的背后,卻無不是他國產業(yè)對美國市場有著過于“親密”的聯系。這種高度依存,必然給對方一條隨時可以收緊的鎖鏈。
作為中國光伏代表性企業(yè),無錫尚德的74%凈收入來自歐洲,9.5%來自美國,而中國只占到0.1%。這意味著它面對著極大的外匯風險敞口。2008年三季度,由于深陷金融危機泥潭,直到2009年一季度,歐元的持續(xù)貶值使尚德承受外匯損失長達9個月之久。今年一季度,受歐債危機拖累,尚德二季度更是損失6144萬美元。事實上,不止是尚德,全球第5大光伏組件企業(yè)阿特斯一季度因歐元意外下跌造成的損失亦達到1700萬—1800萬美元。而據英國巴克萊資本估計,受累于匯率,保定英利利潤也將下降42%。
匯率走勢之所以能極大牽動企業(yè)的運營利潤,是因為國內太陽能電池超過90%的產品出口國外,但身為最大的出口國,國內光伏企業(yè)卻似乎并沒有多少國際話語權。兩頭在外,依舊是這個行業(yè)的現狀實情。
如何扭轉日益狹仄的發(fā)展空間,啟動國內市場無疑是業(yè)界共識。但基于上網電價等關鍵問題尚未最終落定,短時間內中國企業(yè)還須潛心等待。多位太陽能建筑節(jié)能技術專家就表示,政策的制約是推動一體化的重要壁壘。據悉,盡管國家和行業(yè)主管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規(guī)和標準,但太陽能利用方面的管理體制仍過于分散,激勵政策體系也不健全。
對此,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馬勝紅認為,必須完善并網光伏系統(tǒng)!皻W洲并網光伏系統(tǒng)比例超過95%,我國關鍵設備的技術性能參數雖已滿足電力系統(tǒng)要求,但仍缺乏規(guī);⑹袌龌、商業(yè)化運作的經驗!倍袊稍偕茉磳W會副理事長趙玉文則認為,光伏建筑一體化也是擴大內需應用市場的另一途徑。(何聞)
![]()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