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突然間,孫中山成了“外國人”

    2004年11月10日 15:29

      (聲明: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wǎng)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當孫中山與“中華民國”被臺“教育部”置入所謂“中國史”的范疇,而中國又被陳水扁說成是“外國”之后,按照三段式的演繹邏輯,孫中山成了“外國人”,1949年以前的“民國史”,全成了“外國史”,這下問題可大了!

      孫中山是“外國人”的“國父”,所以數(shù)十年來,咱們公共生活中的“國父誕辰”、“對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恭讀國父遺囑”、“國父紀念館”前的憲兵等等,全是在懷念、景仰一位“外國人”哪!至于臺北火車站附近的那所“國父史跡紀念館”,那里的問題最小,因為今天已沒多少人知曉了。

      “國父”成了“外國人”,所以包括三二九黃花岡、雙十辛亥革命,全成了“外國史”,忠烈祠所奉祀的,也全是“外國先烈”了,陸?zhàn)〇|、黃興、秋瑾、張自忠……等,不必懷疑,全是“外國人”了。蔣介石呢,1949年以前好辦,算“外國人”,以后呢,勉強寫入“臺灣史”,但一定要強調他是“外來政權”的獨裁者!

      臺“教育部”對當代史的拆解與重組,讓人在遺憾中有更多的無奈,需要這樣嗎?難道以人為的方式將歷史割裂,臺灣所謂“建國”的理想就能實現(xiàn)嗎?

      更遺憾的是,今天的“教育部長”,正是學歷史的,非常清楚知道歷史不等于意識形態(tài),歷史不是權力的工具,歷史縱然免不了對過去的重建,但歷史終究不是涂抹與割裂,將幾個世代半世紀以來的共同記憶“外國化”,看不出對朝野、對兩岸能營造出任何和解的期待。

      來源:摘自臺灣《聯(lián)合晚報》評論文章(內容有刪節(jié))

     
    編輯:秦欣】
    :::相 關 報 道:::
    ·臺當局教育也搞“去中國化”孫中山竟成“外國人” (2004-11-10)



      打印稿件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