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中國新聞社 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國內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鄧穎超生前曾致信中共中央 對身后事提七點要求

    2004年02月04日 09:07

      中新網2月4日電 今天是周恩來夫人鄧穎超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作為中國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亦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鄧穎超一生對個人名利毫無所求,身后甚至未留遺產。

      在鄧穎超生前寫給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中,曾對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七點要求,其中包括不搞遺體告別,不開追悼會,反對將生前所住房舍設為故居,要求勿對周恩來的親屬不依據組織原則和組織紀律給予照顧安排等。信函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

      我是1924年在天津成立共青團的第一批團員。1925年3月天津市黨委決定我轉黨,成為中共正式黨員。

      人總是要死的。對于我死后的處理,懇切要求黨中央批準我以下的要求:

      1、遺體解剖后火化。

      2、骨灰不保留,撒掉,這是在1956年決定實行火葬后,我和周恩來同志約定的。

      3、不搞遺體告別。

      4、不開追悼會。

      5、公布我的這些要求,作為我已逝世的消息。因為我認為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所作的工作和職務也都是黨和人民決定的。

      以上是1978年7月1日寫的,此次重抄再增加以下兩點:

      1、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來共住的,是全民所有,應交公使用,萬勿搞什么故居和紀念等,這是我和周恩來同志生前就反對的。

      2、對周恩來同志的親屬,侄兒女輩,要求黨組織和有關單位的領導和同志們,勿以因周恩來同志的關系,或以對周恩來同志的感情出發(fā),而不依據組織原則和組織紀律給予照顧安排。這是周恩來同志生前一貫執(zhí)行的。我也堅決支持的。此點對端正黨風是非常必要的。我無任何親戚,唯一的一個遠房侄子,他很本分,從未以我的關系提任何要求和照顧。以上兩點,請一并予以公布。

      鄧穎超

      1982年6月17日重寫

      據悉,目前一部八集電視文獻紀錄片《鄧穎超》正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lián)主席顧秀蓮近日在該片首映式上講話時表示,這部文獻紀錄片反映出鄧穎超的歷史功績和偉大人格。她并表示相信,這樣的作品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鄧穎超生前秘書趙煒女士亦回憶說,“鄧大姐”在臺歷上抄錄著這樣的詩句:“春天過后不是秋/何必為年齡發(fā)愁/你的生命和人民的事業(yè)結合起來/白發(fā)就上不了你的頭”。

      鄧穎超是河南信陽光縣人,一九0四年二月四日生于廣西南寧,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一日在北京辭世。

     
    編輯:余瑞冬

    相關報道:周恩來故鄉(xiāng)淮安舉行系列活動紀念鄧穎超百年誕辰 (2004-02-03 14:27:16)
              西花廳居室擺設在天津展出 紀念鄧穎超百年誕辰 (2004-02-03 11:12:48)
              圖:周秉德出席電視紀錄片《鄧穎超》首映禮 (2004-02-01 20:19:08)
              展現偉人情愫 電視紀錄片《鄧穎超》在北京首映 (2004-02-01 13:40:58)
              圖:中國將發(fā)行紀念鄧穎超誕生100周年郵票 (2004-01-31 17:22:46)
              圖:《鄧穎超同志誕生一百周年》紀念首日封 (2004-01-30 16:38:55)
              圖文:紀念鄧穎超誕辰百年 紀錄片《鄧穎超》首映 (2004-01-29 14:16:43)
              中國將發(fā)行《鄧穎超誕辰一百周年》紀念郵票一套 (2004-01-06 17:09:00)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