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臺灣頻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港報評論:陳水扁當局何以廢所謂“國語教育”

    2003年03月12日 16:55

      日前,臺灣“教育部”行文通令各級學校,悄悄地廢止實施30年的“國語推行辦法”,理由是“該辦法過去由行政頒布命令,無法源依據(jù),并違反行政法程序”。臺灣許多學者認為,用此理由封殺臺灣各級學校“國語”教育,實在讓人難以認同。

      意識形態(tài)作祟

      追溯中國人“國語”的歷史,“國語”一詞源自于民國初年,也就是中國人相互溝通使用了百余年的共通語言,大陸稱之為普通話。臺灣自1973年頒布“國語推行辦法”以來,臺灣民眾踴躍學習“國語”,并已成為大眾普遍接受和習慣的溝通語言。而且,兩岸人員開放交流后,更由于歷史上的同文同種,語言相通及臺灣30多年的“國語”教育,彼此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互信。

      島內許多學者強調,民進黨當局此舉無疑是政治意識形態(tài)作祟,這對未來臺灣學生“國語”教育普及,無疑是一大隱憂。當然,勢必對臺灣民眾的下一代,對未來兩岸人民的交流將增加語言上的障礙。

      搞“漸進式臺獨”一例

      民進黨當局廢“國語”教育,實際上是其在島內推行“漸進式臺獨”步驟的又一個典型例子。

      民進黨主政之初,迫于立足未穩(wěn)和內外壓力,口稱“四不一沒有”、“統(tǒng)合論”。之后采取了“化整為零、小步快走、循序漸進”的策略,不斷加快推進“臺獨”步伐。諸如公布“本土化教育”方案,修改臺灣歷史教科書:用“通用拼音”取代“漢語拼音”﹔在中小學開設“鄉(xiāng)土語言”課、在大學設立“臺灣文學系﹔將“中文系”并入“外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護照”加注“臺灣”英文字樣﹔推動一系列“臺灣正名”活動等,以各種手法模糊和抹殺中國文化、中國觀念在臺灣的社會基礎,用“去中國化”的手段,企圖從文化、意識、法理等各個領域,營造、積累、培植“臺獨”的社會基礎,最終為配合政治上的事實“臺獨”作準備。

      由此可見,民進黨當局廢“國語”教育的“文化臺獨”,正是其推動“漸進式臺獨”的重要步驟!皾u進式臺獨”是當前兩岸關系發(fā)展中的最大威脅和最不安定的因素,兩岸人民尤其是臺灣民眾對此應引起高度警覺。

      來源:香港《大公報》作者:泰武文


     
    編輯:秦欣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