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情侶選擇在春節(jié)前后辦喜事。親朋好友結婚,紅包自然少不了,不過由于婚期過于密集,一些剛踏入社會收入又不高的年輕人頻頻送紅包,險送成“月光族”。
“80后”年輕人小孫供職于天津一家媒體,2007年畢業(yè)后一直在外打拼。今年元旦后,身邊的同事好友結婚的就有5對,他向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1月3日,老家鄰居孩子結婚。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兒,專程周末回家送去了800元;
1月6日,大學舍友結婚。睡在上鋪的兄弟,四年情誼,通過銀行卡給他打了600元;
1月17日,同事結婚。大家商量了一下,統(tǒng)一一人送300元;
1月20日,大學同學結婚。隔壁宿舍的,彼此熟悉,送了300元,去北京喝的喜酒;
1月29日,表弟將結婚。家里的規(guī)矩,每家送1000元。
算下來,他這個月僅紅包一項將要支出3000元。而他每月不過是只有4000元出頭的收入,再減去1000元的房租,幾乎就“月光”了。“沒辦法,都是不能省的錢,這個月勒緊腰帶就靠信用卡過日子了!毙O有些無奈地說。
“大家來算一算每年往‘紅色炸彈’上扔了多少錢吧!痹谝患议T戶網(wǎng)站論壇里,一位網(wǎng)名叫做“紫羅蘭之戀”的網(wǎng)友的帖子很快得到共鳴,短短兩天就有200多個跟帖!白狭_蘭之戀”說,在“隨份子”上她堅持兩個原則:第一,除本單位同事外不熟的不隨;第二,多年未聯(lián)系的同學突然通知喜宴,這種也不隨?杉幢闳绱,工作前兩年每年還是隨了2700元,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
“每年紅包支出,沒有5000也不會少于3000,周末都參加三次婚禮了”“12月和1月基本透支,這兩個月紅包都得2000元”“最慘的有個月收了17個結婚請柬,快瘋了”……網(wǎng)友們一邊訴苦,一邊“曬”自己一年的紅包支出。不過也有網(wǎng)友認為,結婚送紅包本來就是禮尚往來的事情,“自己結婚時沒有一個人送,那才叫慘呢!”
“80后”大都到了適婚年齡,年輕人出手大方的特點,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紅包水漲船高。一位網(wǎng)友尖銳地指出:“禮尚往來,人情世故,雖有點俗,但又不得不隨。只是近幾年有點變味了,讓普通民眾不舒服!
有社會學家表示,紅包的初衷代表了一種祝福、關愛和情感。年輕人處在事業(yè)的起點,收入普遍不高,送紅包務必量力而為。如果送禮過重,對彼此而言都是一種負擔。此外,生活中可以適當做一些理財規(guī)劃,每年的“五一”“十一”、春節(jié)往往是結婚旺季,可以將日常結余留在這時候使用。 (毛振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