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胡錦濤赴紅場閱兵 中俄“溫故”而“迎新”——中新網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觀察:胡錦濤赴紅場閱兵 中俄“溫故”而“迎新”
    2010年05月08日 09: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4月24日,莫斯科紅場。工人們正在為慶祝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5周年布置場景。俄羅斯將于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以及一系列“英雄”城市舉行盛大閱兵式。據悉,俄羅斯慶祝勝利日的初步預算為12億盧布。 中新社發(fā) 田冰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社北京5月8日電 題:胡錦濤赴紅場閱兵 中俄“溫故”而“迎新”

      中新社記者 張朔

      今天上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從北京啟程前往莫斯科,出席俄羅斯紀念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65周年慶典。

      這是胡錦濤第二次專程赴俄,重溫那一段兩國民眾共同用生命寫就的勝利回憶。

      5年前,在俄羅斯慶祝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之際,胡錦濤就曾應邀前往,出席在紅場舉行的閱兵式,向無名烈士墓獻花圈,會見俄羅斯領導人并與俄羅斯老戰(zhàn)士相聚。

      5年后再赴莫斯科,胡錦濤同樣將在約一天半時間里出席慶典主要活動,會見俄羅斯領導人,看望20多名曾參加解放中國東北戰(zhàn)役的俄羅斯二戰(zhàn)老兵代表并向他們頒獎。

      盡管日程相似,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胡錦濤此次莫斯科之行仍有3點新意。

      “與5年前相比,談話的對象有變化,力量對比有變化,談話的內容也有變化!

      金燦榮解釋道,5年前,俄羅斯總統(tǒng)是普京,現(xiàn)在則是普京的“政治兄弟”梅德韋杰夫。無論新老,國家元首之間保持良好溝通都有好處。5年來,中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可謂突飛猛進。在此形勢下,鄰居之間保持良好溝通十分必要。5年間,“金磚四國”崛起,新的地區(qū)和國際熱點浮現(xiàn)。中俄領導人相信會借此機會就當前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今年,盡管并非“逢10”大慶,俄羅斯仍將以空前的規(guī)模,隆重紀念65年前那場影響世界命運的勝利。俄媒體透露,莫斯科等70多個城市將舉行閱兵式,參閱軍人逾7萬。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或代表將應邀出席慶典。

      而中國國家元首的到來,無疑備受矚目。中方近日就明確指出,胡錦濤此次赴俄出席慶典活動是中俄關系中的大事,是兩國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精神的突出體現(xiàn)。

      金燦榮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外交實踐的一個特點就是同許多國家建立了戰(zhàn)略伙伴關系。在眾多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中,中俄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是比較成功的,是最有實質意義的。”

      胡錦濤此次莫斯科之行,金燦榮認為將主要從三方面進一步推動中俄關系發(fā)展——

      首先是戰(zhàn)略考慮,加強中俄戰(zhàn)略協(xié)作。近年來,中國發(fā)展速度很快。坦率地講,俄羅斯人即使對中國存在一些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日子去俄羅斯,對增進雙方的政治信任和戰(zhàn)略關系非常有好處。

      其次是重溫歷史,向世人提醒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65年前中俄曾是國際反法西斯陣線的盟友,對此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可能了解不夠。

      第三是意見交換,兩國領導人可以就全球經濟復蘇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qū)熱點問題“對對表”。

      “中俄兩國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用鮮血凝結的友誼是兩國關系的堅實基礎和不竭動力。今天的中俄關系是最密切、最具活力和內涵、最有發(fā)展?jié)摿颓熬暗拇髧P系!敝袊饨徊坎块L助理程國平近日這樣說。

      而胡錦濤即將在莫斯科度過的30多個小時,將為中俄兩國關系“溫故”而“迎新”帶來新的契機。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