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面臨走低碳經濟之路抉擇 (2)——中新網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面臨走低碳經濟之路抉擇 (2)
    2009年06月22日 10:04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政府自上而下在行動

      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5月19日表示,中國始終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據他透露,正在著手制訂一個長期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2007年頒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是我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發(fā)展中國家頒布的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來自高層的新表態(tài)是,在當前面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不動搖,行動不松懈。把應對氣候變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采取法律、經濟、科技的綜合措施,全面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項工作,為國際社會合作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作出積極貢獻。

      我國在節(jié)能降耗、改變能源結構、減緩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已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顯著成效。據統(tǒng)計,從1990年到2005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下降47%,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下降了14%。我國2008年單位GDP能耗又比2005年下降了10.8%,有望完成“十一五”期間下降20%左右的目標。按目前發(fā)展趨勢,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可比2005年下降45%~50%,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可由2005年的7%上升到15%,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將進一步取得顯著成效。

      據解振華介紹,正在制訂的國家方案的目的,是努力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與發(fā)展經濟雙贏,具體內容是堅持節(jié)能減排、提高能效、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清潔煤技術、大力植樹造林增加碳匯,在一些地區(qū)開展試點,為向低碳型經濟轉型探索經驗。

      同時,中國還將建立健全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規(guī)范和標準,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加強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提高低碳發(fā)展的能力;加大資金投入,重點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基礎和戰(zhàn)略研究、能力建設,提高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措施的實施和保障能力。

      走低碳經濟之路的抉擇

      針對經濟復蘇和環(huán)境保護是否會沖突這一話題,米利班德——這位英國能源與氣候官員認為,實現綠色復蘇不會破壞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的平衡。他認為中國在低碳經濟領域有巨大商機,希望能和中國進行合作。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牛新春研究員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新能源引領的綠色經濟復蘇帶來的是一石三鳥的作用,一是帶來就業(yè),二是帶來國家的能源安全,再就是有助于氣候變化問題的緩解。

      牛新春認為,對中國來說,現階段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遇到的壓力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首先,推廣節(jié)能減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低碳發(fā)展,會給中國帶來能源技術的提升。能源技術的提升和創(chuàng)新是爭取21世紀國際舞臺主動權的重要一筆。

      其次,對于正在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社會來說,商討解決氣候變化等國際問題都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如果中國能在國際談判中爭取更多的主動權、利益的最大化,都會給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爭取有利位置加分。

      再有,積極參與能源、氣候問題的國際談判,抓住時機參與到新規(guī)則的制訂中,并注入中國因素,對于中國更好更快地融入國際大家庭是有利契機。

      何建坤認為,中國要發(fā)展,要實現現代化,又要為保護全球氣候作積極貢獻,發(fā)展和減排是一對矛盾,所以我們勢必走低碳發(fā)展之路來協(xié)調發(fā)展和減排。探索這個路子既需要時間又需要國家大力推進,推進我們制度的創(chuàng)新、體制的創(chuàng)新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不僅要發(fā)展,更要科學的發(fā)展,這不僅是外來的壓力,同時也是我們自身面臨的問題,自身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需求。

      中國不僅現在要把國內的經濟發(fā)展搞好,未來中國的發(fā)展對全世界、全人類的發(fā)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今中國確實到了承擔大國的責任和義務的時候,同時,也是發(fā)揮大國作用的時候。目前,中國不僅要應對好哥本哈根會議,更重要的是我們長期的發(fā)展如何找到既能發(fā)展,又能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道路,這將是我們一個長期的嚴峻的挑戰(zhàn),這些矛盾不能靠喊口號。如果生產模式不轉變,將來依然有大量的排放,那么未來不僅有國際壓力,國內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由此,何建坤強調說:“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發(fā)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社會變革的潮流,更是我國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

    【編輯:吳博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