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太太推動"老人癡呆癥"正名 望新名消除歧視——中新網(wǎng)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港澳新聞

    高錕太太推動"老人癡呆癥"正名 望新名消除歧視

    2010年07月14日 10:1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當?shù)貢r間4月8日,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出席百人會第19屆年會,接受該會頒發(fā)的“杰出成就獎”。圖為高錕太太黃美蕓陪同高錕領獎。  中新社發(fā) 陳鋼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wǎng)7月14日電 據(jù)香港《明報》報道,“老人癡呆癥”的病人,是否個個都又癡又呆?在黃美蕓眼中,丈夫、前中大校長、諾貝爾獎得主高錕病情未惡化至此地步,她覺得這個約定俗成的名稱影響一些初期患者不想被負面標簽而延遲求醫(yī),她正與中大合作推動“老人癡呆癥”改名運動。

      高太透過中大旗下賽馬會耆智園癡呆癥綜合服務中心舉辦正名比賽,邀請各界為老人癡呆癥想出一個更貼切名字,至今已收到逾百個新名建議, 16日截止。身兼中心總監(jiān)的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說,正名是第一步,之后會就新名稱咨詢醫(yī)管局和社會福利署,希望公立醫(yī)院帶頭全線采用,新名稱將會由高太親自選出。

      老人癡呆癥的英文學名是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癥),因德國醫(yī)生阿茲海默1901年首先發(fā)現(xiàn)而命名,后俗稱Dementia,香港譯作“癡呆癥”,內地稱為“腦衰退癥”,臺灣稱為“失智癥”,日本叫“認知癥”。

      香港人提起癡呆癥,不少會想起電影《女人四十》中的喬宏——大小便失禁、認不出親人、失去照顧自己能力的老人。郭志銳說,現(xiàn)實中若出現(xiàn)喬宏的病征,已十分嚴重,其實很多患者的情況并非如此負面。

      葉太5年前發(fā)現(xiàn)80歲母親患癡呆癥,“她多次遺失鎖匙、爛透的銀包補完又補卻不懂買新”。母親患病前經(jīng)常出入醫(yī)院做義工,有天她問到:“我不知醫(yī)院升降機在哪兒?”葉太心知不妙,帶母親求醫(yī),“知道她患老人癡呆癥,我不能接受,因為她一點都不像‘喬宏’”。

      葉太的母親曾激動大喊:“我一點都不癡呆,只是無記性!比~太哄母親吃藥,只敢說是“保腦藥”,“有很多病人家屬,因為怕被標簽成‘喬宏’,都不敢公開摯親病況”。

      高錕的妻子曾說,最難接受患癡呆癥的丈夫變成另一個人,葉太身同感受。癡呆癥患者的家人承受壓力,葉太希望“病名可如實反映病況——失去智能、記憶,不是行為癡呆!

      郭志銳表示,很多病人因自覺行為不癡呆,諱疾忌醫(yī),故推動老人癡呆癥改名運動。衛(wèi)生署和中大2005至06年間向長者進行“認知能力”測試,估計全港約有7萬名70歲以上的小區(qū)長者患上不同程度癡呆癥,65歲以上人士平均每10人便有1人患病。除老人癡呆癥,早前有團體推動把“癲癎癥”改名“腦癎癥”。

    參與互動(0)
    【編輯:吉翔】
      ----- 港澳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