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君武拒絕被稱“大師” 一手拿槍一手畫畫(圖)(3)——中新網(wǎng)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華君武拒絕被稱“大師” 一手拿槍一手畫畫(圖)(3)
    2010年06月18日 10:36 來源:北京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5 新中國漫畫隊伍的領軍人

      新中國成立后,華君武從東北來到北京,先后在《人民日報》、中國美協(xié)任職。這期間,他帶領漫畫家們用漫畫表達對新中國的熱愛,并用畫筆積極配合“抗美援朝”等運動。他組織了一系列全國漫畫展覽,還任新中國第一份很有影響的漫畫雜志《漫畫月刊》的編委。

      “反右斗爭”的擴大化,傷了漫畫家們的元氣。1959年6月,《光明日報》決定請華君武開辟一個“社會生活漫畫”的專欄,華君武立即應允。從此直到1966年5月,華君武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了大量引人深思的內部諷刺漫畫。其中《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曾在1962年8月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被作為會議文件的附件印發(fā)給與會代表。毛澤東主席還在附有這張漫畫的文件上批了八個字:“有了錯誤,改了就好”。還有一幅《杜甫檢討》的漫畫刊登出來后,據(jù)周恩來總理辦公室負責外事的工作人員孔原說,周總理看后哈哈大笑。在那個特殊時期,華君武“單槍匹馬耍大刀”,堅守內部諷刺漫畫的陣地而不撤退,成為中國漫畫史上奇特的現(xiàn)象。

      “文革”開始,華君武先挨批斗,隨后被下放到天津某農場喂豬種菜。粉碎“四人幫”后,他又回到北京重新主持美協(xié)的工作。這個階段,各地漫畫專業(yè)報刊和專欄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xiàn),各地群眾漫畫組織相繼建立。華君武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到各地輔導漫畫創(chuàng)作,培養(yǎng)漫畫新人,并組織漫畫展覽,許多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6 能掏出寶貝的“百寶囊”

      華君武勤奮多產。他甚至在數(shù)年間,每年出版一本當年創(chuàng)作的漫畫集,或合并出版某年至某年的漫畫集。后來他還專門出版了10卷本的大型叢書《華君武全集》。

      除了出版圖書之外,他還不斷出版集郵特種封,不斷為他人的文學類圖書插圖。從1990年開始,每年他都要去外地舉辦三到四場個人漫畫展覽,多數(shù)是到工礦、農村、部隊。在十多年里,他的個人漫畫展舉辦了30余場,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他好像是一名統(tǒng)帥他個人“漫畫集團軍”的總司令,眾多產生于他筆下的漫畫人物、動物和有生命的物品,都圍著他轉,任由他來導演一出又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活報劇。

      華老有一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我的‘百寶囊’,我會從里面掏出寶貝來的!

      它64開本大小,里面有序地記著他那三言兩語的生活感受、歇后語、某人的一句話、新聞廣播中的一個新名詞、報刊中的一則小消息、一個新的漫畫題目、一個人物或動物的形象、一個小藥方、一句詩或一句成語等等,真是五花八門。華老常說:“一個漫畫家上街,和普通人不一樣。普通人上街逛逛,買點日用品,就完成任務,漫畫家則要用漫畫的眼睛去觀察、體驗、分析人和事!彼說: “我身上經(jīng)常帶著一個小本子,有所感觸就及時記下來。記下這些東西,有的可以成畫,有的雖一時不能成畫,卻可以幫助思索,有朝一日也可以用上,到時候,不是這樣用上,就是那樣用上?傊,這個記事本對我的漫畫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好處!北热,他到火車站送客人時有所感悟,便在他的小本子上記下兩個字“送行”。過了些天,《人民日報》上就刊登出他《車站送別有感》的漫畫,畫面上一個在車窗里的人在向站臺上的人揮舞著帽子,站臺上的人也面向車內的人揮手,旁邊一首打油詩寫道:“里面直揮帽,外邊頻擺手。我說請回吧,他說再來游。其實都在想,就盼車快走!

      華老在他8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一直隨身帶有這樣一個“百寶囊”,辛勤地在生活中為人民撿著“寶貝”,加工著“寶貝”,奉獻著“寶貝”。

    參與互動(0)
    【編輯:蒲波】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