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上調工資標準不如加快工資立法——中新網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評論:上調工資標準不如加快工資立法
    2010年01月27日 10:22 來源:燕趙都市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各地“兩會”召開在即,多個省市傳出“漲工資”的風聲,江蘇省在全國率先確定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從2010年2月1日起省內各類地區(qū)的最低工資漲幅超過12%。此外,北京市、重慶市、東莞市等也紛紛表示初步具備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條件。(《經濟參考報》1月26日)

      專家認為,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意義在于調整產業(yè)結構,企業(yè)的人力資本增加了,生產成本就會增加,這就逼迫企業(yè)向更有技術含量的領域轉型。上調還可以讓勞動者得到實惠,可以增加國內消費能力,促進中國經濟向內需增長型轉變。

      這樣的觀點,我覺得實在太“理論”化了。因為有關部門上調的最低工資標準只不過是一個“指導線”,而發(fā)工資的主動權,依然還是在企業(yè)老板手里,企業(yè)不聽有關部門的“指導”,有關部門一般也不會干預。換言之,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并不等于打工者可以真正拿到最低工資,專家所謂的“利好”,很多時候只能是算出來的“畫餅”而已。

      2006年,某省總工會對全省各類企業(yè)執(zhí)行最低工資標準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經過對1021家企業(yè)的調查結果顯示:42%的企業(yè)未執(zhí)行最低工資標準,而且很少有用人單位因不執(zhí)行最低工資標準而被處罰的。

      社會調查結論如此,那么問問那些生產一線的打工者,國家提高最社會調查結論如此,那么問問那些生產一線的打工者,國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對他們意味著什么?恐怕相當多的人會很茫然。因為最低工資標準的調高,充其量只是在應聘談條件時作為底線來參考——— 現在全市最低工資標準是xxx元,我的工資總不能比這還低吧,僅僅如此而已。但事實上,以打工者普遍的弱勢來說,怕是會有相當一部分連這個底線也不敢爭取。

      即使最低工資標準如此“軟弱”,如果遇上金融危機這樣的關口,標準還會再打折扣——— 因為“企業(yè)經營困難”,該提高標準時政府不敢提了,該較真“指導”的也不敢較真了。如此式微的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者又怎么能對其“有感覺”呢?

      前幾年,“工資立法”問題曾一度被提及,熱議者希望通過強制立法介入市場分配體系。在具體的做法上擬出兩個初步成型的手段:一是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通過行業(yè)協商提高職工待遇;二是在企業(yè)內部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制度,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

      我們承認,以上述兩個手段實現工資立法,當前的社會條件并不太具備。但是就其導向意義來說,卻遠勝于“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這樣的舉措。因為立法要解決的,一是改變工資只由老板決定的傳統,加大勞動者的協商話語權;二是改變“企業(yè)效益增長,員工工資不增長”的不合理狀況。第一個改變,需要建立一個維護自身權益的勞動者組織作為制衡力量來完成;第二個改變,需要通過加強對企業(yè)的監(jiān)督、控制來實現。如果說目前各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因為我國經濟實現了V型復蘇,時機來臨,那為什么不充分利用同樣的時機,認認真真推進上述“兩個改變”的進程,讓《工資法》盡早出臺呢?(馬龍生)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