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民熱議下半年貨幣政策“松“緊”度——中新網(wǎng)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

<sub id="gkbqf"></sub>

  1. <acronym id="gkbqf"></acronym>

  2. <style id="gkbqf"><u id="gkbqf"></u></styl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網(wǎng)民熱議下半年貨幣政策“松“緊”度

    2010年07月19日 07: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不久前發(fā)布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聲明中指出,“上半年我國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銀行系統(tǒng)流動性基本適度”,同時并未提及此前數(shù)次強調的“加強流動性管理”內容,因此外界評論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將適度寬松。但是,15日的三年期央票發(fā)行卻再創(chuàng)新高,使得市場擔心公開市場操作再次趨緊。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向到底怎樣,成為各方討論的焦點。

      貨幣供應將向寬松微調

      對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表態(tài),署名鈕文新的博客文章認為,從用詞的變化上看,貨幣政策再緊的可能性不大。第一,央行沒再使用“管理商業(yè)銀行流動性”的說法;第二,沒有再提“信貸均衡投放”的說法。從現(xiàn)在的情況看,西部大開發(fā)6822億元的項目獲批,而且2010年就必須開工的要求,加上商業(yè)銀行大手筆融資,都預示著下半年的貨幣約束至少不會比上半年緊,而且可能要寬松得多。

      署名“單騎兵”網(wǎng)友認為,下半年央行的凈回籠力度將比上半年大幅減弱,因為2009年天量信貸都集中在上半年,所以下半年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的凈回籠力度會削弱。同時,國內對下半年經濟減速的擔憂在近期驟然加深,這意味著,面對當前已經出現(xiàn)的經濟減速,未來宏觀政策的“鐘擺”將更多向保增長一方移動,政策操作面臨向寬松方向的微調。貨幣政策和市場流動性狀況也將因之發(fā)生變化。

      切勿反應過度

      但是,也有人認為,此寬松非彼寬松,能夠放貸的總量實際已經逐步被控制。今年上半年的貸款總額 達 到 政 府 全 年 貸 款 目 標 的62%。這意味著,未來數(shù)月銀行業(yè)的信貸增速可能會放緩。

      署名馬光遠的博客文章認為,上 半 年 貨 幣 供 應 量 已 經 投 放 了4.63萬億,令人擔心的進出口在6月份表現(xiàn)超過預期,基于此,貨幣供應在下半年將嚴格控制在3萬億之內。而就下半年的經濟形勢看,我們不否認決策的復雜,但在總體態(tài)勢良好的情況下,政策切不可反應過度,以免房地產等產業(yè)在調整不到位的情況下報復性反彈。特別是對于年初已經定下的調結構、轉變發(fā)展方式的目標,一定要堅持。結構調整開始的越早,對于中國經濟的未來越有利。

      署名余豐慧的博客文章指出,要堅決制止新一輪信貸擴張。文章認為,去年天量信貸投放造成一些商業(yè)銀行存貸款比例超過75%的監(jiān)管紅線,今年6月底是監(jiān)管部門要求銀行達到75%存貸比例的最后期限。這就是6月下旬一些商業(yè)銀行惡性競爭存款的原因。在惡性競爭存款的同時,大幅壓縮貸款是題中之意。如今,6月底大限已過,資本充足率也達標了、存貸比也不超紅線了,企業(yè)的強烈要求以及商業(yè)銀行內部經營的雙重壓力都很可能造成新一輪貸款擴張風起云涌。

      關鍵是拿捏好度

      署名陳和午的博客文章認為,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存在懸疑。會否再次重演2009年“適度寬松”變“極度寬松”的盛景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盡管經濟下滑的擔憂升級,但通脹風險的陰霾始終未能有效減輕,看看農產品價格上漲勢頭的難抑就明白了。因此,下半年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將是“適度”唱主角。在糾結的經濟形勢之下,中國宏觀政策“雙防”(防經濟下滑和防通脹)導向已浮出水面。

      署名伍志文的博客文章指出,上半年,央行為改變貨幣超發(fā),開始大手筆回收流動性,希望盡快把流動性從過度寬松減少到適度寬松的狀態(tài),這是央行的首要目標。但是這個度并不好拿捏,出現(xiàn)了回收過快過度的現(xiàn)象。下半年,央行將需要在適度上下工夫,掌握好節(jié)奏,重新回歸寬松! (記者 張松 整理)

    參與互動(0)
    【編輯:位宇祥】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